牛郎的天空 > 穿越历史 > 汉世祖 > 汉世祖 第272节
  闻其言,家将有些不知作何感想,都这样了,能保住命都人家手下留情了,这小郎君,还想着上战场。
  “公子莫急,待养好伤,会有机会的!”家将只能这么安慰一句。
  过了一会儿,慕容承泰突然发问,似有不解:“赵都帅与向使君他们,似乎真的不在意我的身份……”
  家将沉默了,本粗汉一个,不善言辞,更不知如何解答这位公子爷的疑惑。当然,就他看来,慕容彦超太过宠爱这个小儿子了。
  “你说,我要不要,去向赵都帅以及向使君请罪?”慕容承泰又很突兀地问了句,声音很低,显得有些不好意思。
  ……
  铁马秋风大散关。
  说得就是这座屹立于宝鸡南郊的,控扼川陕咽喉的要隘。虽然还是盛夏,没有萧索秋风的渲染,但城关仍旧固执地实现着它的价值,成为横亘于蜀军喉头的一根硬骨。
  今春蜀军初至时,势盛于岐军,赵晖以寡兵所以能守陈仓,李廷珪以众军所以难克,就算因为散关之所在,让其不敢全力攻伐。
  退回渭南之后,李廷珪决定,全力拔除散关。到此为止,屯于散关城下的一万五千余蜀军,已然队散关发起了二十余次进攻,直接战损便有两千多卒,但关城仍旧牢牢地掌控在汉军手中。
  赵晖继王峻,担任凤翔节度之后,以散关当咽喉要道,着重加强关城的修筑,用以御备。没办法,秦凤四州的陷落,使得大汉在西南的防备就是这么被动,蜀军随时可出秦岭,威胁关中,兵锋直指渭河城关。
  散关的守将,名为王仁赡,原本是保义军节度使刘词的牙将,受荐就职守关。蜀军异动之前,赵晖便急增兵至三千,又往里囤积了大量的粮食、军器。是故,几个月的消耗下来,关城犹有余力。
  而王仁赡也没有辜负所托,以三千兵,面对数倍之敌,不失其位,并给蜀军造成了大量的杀伤。就如汪洋中的一座礁石,始终屹立不倒,让蜀军主帅李廷珪尤其着恼。
  最近一次城战,已是十天前的事了,随着天气日渐炎热,双方都很有默契地,将倒在关下的士卒尸体,收容焚毁,以免瘟疫滋生。
  关城上,一名身材魁梧,气质倜傥利落的军将,伫立眺望,心中默默地盘算着:“有此番守城御敌之功,战后职升三级,应当不是问题吧……”
  这名汉将,自然就是王仁赡了,望着已然撤关城之围,占道依山岭,呈保守姿态立寨的蜀军,心里忍不住琢磨,莫非蜀军想退?
  “将军,帅府来令!”
  很快,翻看过来自赵晖的军令,王仁赡立刻打起了精神,下意识地扶墙探身。稍作思索,便朝着麾下吩咐道:“将关内能战者,全部集中到东关来,赐以酒肉,随时给我做好出击的准备!”
  “是!”
  经过数月的坚守,城中的汉军,仅余半数,尚能出击作战者,更不满千员,即便如此,也难消王仁赡心头建功的火热。他今年已经36岁了,蹉跎至壮年,有机会,就得抓住。
  而在蜀军大营之内,主帅也举行了一场军事会议,将陈仓、固道诸营的将领,都召集过来了。
  “今日召诸将前来,只一事。陛下有令,放弃攻汉,撤军返回兴元府!”李廷珪正身而坐帅案,声音稍显低沉地通报来自成都的诏令。
  应当不是错觉,话音一落,在场的蜀将们,明显松了口气,坐姿都显得轻松了许多。
  李廷珪也有些无奈,意兴阑珊的。李廷珪从小追随后蜀先主孟知祥,算是被他养大的,跟对了人,是故随着孟知祥割蜀自立,一路平步青云,官路亨通,历职将帅。孟昶继位之后,对于这家将出身、知根知底的人,也委以重用。
  正因如此,伐汉无功,李廷珪自觉有负孟昶的信任。说起来,这是孟蜀第二次北伐,前一次,虽然折了张虔钊,但至少拿下了秦凤四州。
  但此次,他领兵北上,有秦凤四州为依托,却一城未下,寸功未获,徒耗士卒钱粮,心里怎么能干,又让成都文武,如何看待他……
  “何将军,退军唯虑汉军追击,这殿后之事,就交与你了!”李廷珪看向几年前降蜀的晋臣何重建。
  何重建心里有些不乐意,但不敢违令,只能闷着声音应道:“是!”
  “其余诸将,各自回营,整顿兵马,明日拔寨,徐徐南撤。”
  第180章 博弈
  破晓之前,一队蜀军,悄然自营垒出。两千余卒,全是骑兵,多备驮马,携有大量的引火之物。
  未刻意隐藏行迹,速度极快,对于周边的道路、地理情况,已然十分了解,目标明确,直指渭河浮梁。夜风夹带着河水的湿气,消除了些许夏季的炎热,领军的蜀将,不断催促着部下,加快速度前进。
  晨色黯淡,渭河几乎隐藏在暮色之中,放眼望去,黑漆漆一片,只有不时闪动的少许粼光,证明着河水的流动。横跨两岸的浮梁,看起来不甚牢固,河水冲刷之下,有些摇摆动静。
  浮梁前,布有灯火,就如黑暗中的指路明灯。南岸,置有一座临时营栅,拒马羊角,以作御备。当初蜀军撤还渭南,不堕浮梁,未尝没有攻克散关,再行北渡的打算。汉蜀双方,更逞心机,是故这座浮梁,竟得以保全至今。
  不过,如今蜀军做好的撤兵的打算,却也不得不考虑毁之,以阻宝鸡汉军渡河南追。事实上,原本无人把手的浮梁,突然冒出汉军,李廷珪引起了警惕。
  两军的情况是,一方是我知你要撤军,另一方是我知你知我要撤军,就看如何较量了。
  “将军,汉军浮梁守备,似乎有增强啊!”奔行靠近,望着渡口的情况,一名军官冲领兵的蜀将说道。根据此前探察,汉军并不重视浮梁,仅派了一营士卒,但眼下,仅观营垒布置,至少有上千的汉卒,把手着他们袭击的目标。
  蜀将稍微观察了下,满脸坚决,沉声道:“招讨使下的是死命令,必焚断渭河浮梁,勿作他想,不管他有多少人,趁汉军反应过来之前,随我杀!”
  言罢,带头冲锋,朝着浮梁前,在哨卒示警下,已慢慢反应过来的汉垒冲去。
  年纪大了,睡眠本浅,被唤醒之后,赵晖迅速恢复了清明,查问情况。
  “浮梁什么情况?”赵晖问亲自来报的向训。
  “一支蜀骑突袭浮梁,意欲焚断,为把手士卒所拒,我已派兵支援,死令守之!”向训简单地禀报道。
  有一段时间了,赵晖有意地在放权给向训,似这种临机决断,调动兵马,向训能够自决之。
  “选这么个时辰突袭浮梁,看来,蜀军撤兵,就在就今日了!”赵晖做下判断,言辞肯定。
  朝外看了看天色,晨曦已露,天地间一片亮白之色,赵晖一砸拳,道:“可以发兵了!”
  这个时候,药元福走上堂来,脚步敏捷,完全不似一年近七旬的老人,沉重的甲胄穿在身上,苍容之间不见一点负累之色。
  挎剑而立,冲着赵晖道:“都帅已下决议,可以让我带兵出击了吧!”
  见老将这副表现,赵晖还能说什么,点头应允,但不忘叮嘱:“药兄当谨记,追击之战,当审情度势,蜀军撤退,只怕不会无备,勿要与之死拼!”
  “是!”接令之后,药元福便急匆匆而去,迫不及待的样子。
  见状,向训不由叹道:“陛下尝言,有志不在年高!药公年近七旬,犹能如此慷慨豪迈,率意进取,实在钦佩不已啊!”
  “你向星民之雅量,也是少有人及!”赵晖也少有地,当面赞了向训一句。
  药元福这边,亲率七千步骑出宝鸡,这是自御蜀诸军中集中起来的精锐,尽取精华,战力不俗。直奔浮梁,突袭的蜀军,久战不下,天亮之后,无奈退去。浮梁虽未大毁,但终究难免损伤,药元福领军至时,把守汉军正在打扫战场,抢修浮梁。
  对此,药元福气得直跳脚,在北岸大骂不已,一度有领骑兵趟水过河的冲动。前后耽搁了近半个时辰的时间,药元福方才率领步骑踏上渭南的土地。
  “使君,散关、陈仓山之蜀军,已然拔营自西南撤去,已退十余里!”
  得到探骑的汇报,药元福稍作考虑,即召来裨将李彦,吩咐道:“我先率马军,前趋追击,缠住蜀军,你领步卒,循后而进!”
  “还是末将率轻骑在前突击吧!”李彦劝道。
  “军情紧迫,哪能容你啰唣,蜀军退,若作迁延,延误军机,放跑了蜀军,如何交代?”药元福:“我自往击敌!”
  “节帅——”
  “你敢违我军令?”药元福扭头怒视之。
  “末将不敢!”老将固执起来的时候,属将几不敢与之对视。
  “另外,将军情通报与帅府,建议派遣后军策应!”
  “是!”
  不再拖延,药元福驱策健马,领着三千余骑,卷起尘烟,朝西南方向的蜀军追击而去。裨将李彦无奈,却不敢怠慢,一面差人向帅府报告军情,一面领步卒,循其后而往。
  宝鸡城中,赵晖安坐堂案,不动分毫,不过老眉微蹙,自药元福领军出击后,未见多少放松。
  未己,向训走了上来,拱手禀道:“都帅,已然整军完毕!”
  “星民,你当知道我为何让你整军吧!”赵晖似回了神一般,看着说问道。
  向训神色平稳,说道:“观蜀将李廷珪,统军作战之能,虽难有出奇称道者,但也算稍具其才。两军之间的形势,可谓心照不宣。其既撤军,对于我军追袭,不会无备!药公此去,能建功自是最好,若有异变,也不可不虑!”
  再度上下打量了向训几眼,赵晖不由叹道:“难怪,天子会让你前来凤翔!”
  “就由你,率军押后,接应药公吧!”
  “是!”
  向训领军,还未尽出,便得知了蜀军的动向以及药元福的决策。心下有感,不禁生出几分急躁,赶忙催促进军,药元福似乎是有意冒进。
  在宝鸡西南六十余里,滨临固道水,有一村名东河,远处山岭起伏,林木茂郁,周遭却还算平坦,如一洼地。一场针对汉军追兵的伏击战,已然展开。
  蜀军主帅李廷珪,不只有备份,还打算在撤军之前,打一场胜仗,好回川后交差。药元福率轻骑,急追猛赶数十里,连破三道蜀军殿后之兵,终于在东河村附近,咬上了蜀军主力。然后,便陷入重围之中,紧接着便是浴血相攻,白刃厮杀。
  几十年的作战经验,历险无数,临围之际,药元福并未过于慌张,判断敏锐,果断突上村东北一座坡地,临高背水而御。而药元福,果如其战前所言,亲自操刀,指挥杀敌,激励士气,以待援兵,稳稳地顶住数倍之敌。
  李廷珪的中军,就扎在村中,登高眺望,杀声盈耳,隔得老远,都能感受到厮杀之激烈。
  “招讨使,何将军已带军,将汉军步卒,围于六里之外,正在攻杀!”军骑来报。
  “好!”李廷珪不由抚掌,难得地有些失态,北伐以来,他仗打得太憋屈了,嘴里笑道:“这些汉军,太过嚣张了,就这点兵马,还敢冒进追我!今日定要给他们一个深刻教训!”
  “招讨使,此处距宝鸡过近,闻变,必有援军南来!”麾下将领提醒道。
  闻言,李廷珪直接下令:“传令下去,全力攻杀汉军,尽快结束战斗,定要在汉军援军赶到之前,将之尽数歼灭。”
  “汉军无所依仗,我以数倍之军击之,看其如何挡!”李廷珪的语气中,流露出了一种名为自信的东西。
  第181章 东河村之战
  半个时辰。
  一个时辰。
  时间不断在流逝,日头已然西移,东河村外的喊杀声却不见削弱,始终朝外扩散,回荡在秦岭山野中,并且会不时爆发出一阵明显高扬的嘶吼,如大潮高起。
  上万蜀军,将药元福所率汉军,围困在不高但足可据守的坡地上,前后已发动了不下十次的冲锋,完全比拼意志的较量,用性命填补空挡。
  北伐以来,连遭挫折的蜀军,在严令之下,也将最后的一点血性释放出来了,有点悍不畏死的意味,但面对的,是更加强硬的抵抗,毫不胆怯。
  有那个年近七旬,犹站在一线指挥的老将,身先士卒,极大地激励着士气。随着一波由药元福亲自率领的反击,居高临下,铁骑冲锋,再度打退了蜀军的进攻。
  药元福虽然将自己约束在一隅,但同样也限制了蜀军的展开,就是一心以命换命,守待援军。他相信,赵晖、向训一定反应得过来,不只想守住活命,还想转守为攻,取一场大胜。
  东河村属凤州辖地,当川陕要道,依山傍水,但因边地,废弃已久。残垣之间,蜀军主帅李廷珪,有些坐立不安了,不住地踱步,亮丽的军甲将他束缚得有些喘不过来,汗水已然将内衬浸湿。
  不住地催促进攻,但在汉军坚决的抵抗意志之下,收效甚微,就如一块礁石,在一波波潮水的侵袭之下,矗立不动。
  “再换波人冲杀,传我命令,上下敢有怯战者,皆斩!”李廷珪有些忍不住怒气,再掷下一道严令。
  不断地催逼进攻,但一直难有突破,让李廷珪察觉到些许不妙了。遥遥望去,蜀军重围之中,那张“药”字大旗,始终屹立不倒。
  “这个药元福,竟然如此难缠?我们的将领呢,连一皓首老朽,都敌不过吗?”李廷珪忍不住怒道。
  “何重建那边什么情况,还没歼灭那支汉军吗?”李廷珪又问。
  左右无人回答,但有亲校,赶去查问。约一刻钟后,亲校来报,声音中陪着小心:“何将军对汉军发起十次进攻,汉军依山林,结寨顽抗,以致屡攻不克……”
  <div style="text-align:center;">
  <script>read_xia();</script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