牛郎的天空 > 穿越历史 > 茹妃 > 茹妃 第78节
  再次抹掉脸下滑落的泪,茹蕙吸了吸鼻子:“妾身气不过,刚才带人砸了九爷的书房,这不,走到半路,想到您,就进宫来了。”
  看着一把一把抹泪的茹蕙,宜妃苦笑:“你这孩子,让我说什么好。”
  第58章
  茹蕙掏出帕子,将脸上的泪擦干,起身站在炕前,端端正正给宜妃行了一礼。
  “妾身向您请罪,不是认为自己做错了,而是因为九爷是您的儿子。
  儿子不论做了什么,做娘的都不会愿意看着他受委屈,妾身向您请罪,是为着您是母亲。妾身也是做娘的人了,以已度人,自然可以想见你知道九爷受了气,会何等伤心气恼,因此,妾身先来向您赔罪。”
  看着蹲在地下一动不动的茹蕙,宜妃咬了咬牙,只能叫人把她扶了起来:“赶紧起来。”
  看着站在炕前脸青唇白、泪水不停滚落的茹蕙,宜妃沉吟半晌,最后还是摇了摇头:“我是不信老九能做出那样的事的,不过,若真是老九理亏,随你处置便是,我再是不管的。”
  茹蕙轻笑一声,再抹了一把带泪的眼睛:“宜额娘这话我是不信的,都是做娘的人,为儿子的心,妾身有什么不能理解的,不过,只要宜额娘没狠怪妾身,妾身便也知足了。”
  ……
  出了翊坤宫,茹蕙扶着寻兰的手,一步步向着乾清宫走去。
  乾清宫内
  四爷跪在御案前,神情愤怒,眼眶通红。
  御案上,堆叠着的一撂供词正被皇帝一张张翻看。
  良久,看完供词的皇帝收回手,神情莫测地看着案前跪着的四儿子。
  “茹佳氏砸了老九的书房?”
  四爷的腮帮子鼓了鼓,趴在地上磕了个头:“阿玛,您知道,她本是个万事不理的性子,这次也是事涉弘曜性命,才会气急攻心。”
  皇帝的目光闪了闪:“你就不为弘曜想想,生母行事这般任性暴燥,不担心他被带坏了?甚或日后再被人取笑?”
  四爷抬起头,“阿玛,就连草原上的母狼在狼崽子遇险时,亦会以命相搏,何况人乎?茹佳氏自十岁进了儿子府,素日连门都少出,她性子是被儿子养得娇气了些,却不是惹事生非的人,这次的事……儿子回去会好好教她,以后处事不可再如今日这般燥切。
  至于弘曜,好也罢,歹也罢,那是他亲娘,他就该受着。再则,有儿子看着呢,不会让弘曜长歪。”
  皇帝眼中泛出一丝涟漪,倒是许久未见老四这般急切了,为着他当年一句性情急燥,这儿子好些年来一直压着性子,今日倒又露出几分本性来了。
  皇帝正想着呢,一个小太监自门外弯腰进来,埋头跪在地上禀报:“启禀皇上,四贝勒府茹佳侧福晋在乾清宫门前请见。”
  皇帝想了想:“她是来请罪的?”
  小太监回道:“是。”
  “朕再没听过哪个女人,生下孩子半个月就敢出门的,还是这样寒气浸骨的天气。”皇帝摇了摇头,看了一眼脸露忧色的四儿子,告诉小太监:“叫她进来。”
  小太监应声退了出去,很快将茹蕙带了进来。
  “儿媳茹佳氏给皇阿玛请安。”茹蕙进到乾清宫内殿,有些艰难地撑着地面慢慢跪在地上,给皇帝磕了个头。
  看着茹佳氏这般情状,皇帝摇了摇头:“老四,去把她搀起来。”
  四爷谢了恩,起身将茹蕙自地上扶了起来。
  本欲申斥几句这个儿媳不当的行为,只是,对着那摇摇欲坠挂在儿子手上的柔弱身子,再一看上回见着时还红润白皙的脸此时已是青白交加,皇帝皱了皱眉。
  “李德全,传太医。”
  太医急急赶到乾清宫,被小太监带到了耳房。
  看着坐在卧榻前脸色难看的四爷,太医心里打了个突,赶紧弯腰施礼。
  “张太医。”四爷伸手示意太医起身:“你精通妇科,麻烦你给好好看看。”
  早在路上,便知道自己这次看诊的对像是四贝勒府的茹佳侧福晋,张太医也没什么意外之色,趋身走到榻前,将手指搭在盖上了帕子的腕子上。
  诊完脉,太医弯腰退出了耳房。
  四爷将茹蕙的手塞进皮裘中,冷着一张脸,看了一眼榻上闭着眼养神的女人,转身去了内殿。
  乾清宫内殿
  皇帝听太医掉了一阵书袋,等到四儿子走了进来,便抬手阻止了张太医滔滔不绝的之乎者也。
  “老四,你自己问。”
  四爷应声,转身看向张太医:“太医,茹佳氏今儿这一遭可是伤狠了?”
  张太医叹着气,重重拈着胡须,感叹地摇着头:“茹佳侧福晋这一年来的身体调养事宜一直由臣与李太医负责,上月产子后,臣与李太医都替她诊过脉,那时,侧福晋的身子可一点问题也没有的,今天这脉象与半月前相比可着实算得上是天壤之别。
  上回的脉像不浮不沉,不大不小,节律均匀,从容和缓,流利有力,尺脉沉取不绝。
  此次呢,脉相沉细软绵,轻寻无板,按之无力又空洞,缓上一指复又来……元气大损,更兼悲虑积中,五芤交攻……啧!”
  四爷双眉紧皱:“说仔细些。”
  “妇人产子,坐褥一月,不见风、不沾凉水、不可流泪、不可伤情,为着的便是养元气,可茹佳侧福晋坐褥仅半月,元气不曾养足,便被寒气侵体,更受悲痛之情侵伤,身子着实伤得不轻。”
  “可会影响子嗣。”御案后的皇帝最关心的还是儿子的后嗣问题。
  张太医低头想了想:“回圣上,茹佳侧福晋年纪轻,底子打得好,好好养两年,应能养回来。
  但若再遇今日这般内外齐伤之事,就真要不好了。”